【分享】茶文化基本内容之茶文化的基本特征、特点及内涵茶文化基本内容br图片br(一)茶文化的基本特征br(二)茶文化的特点br(三)茶文化的内涵br(四)茶俗、茶艺、茶道与茶文化 01-茶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茶文化主要有以下 5 个基本特征。brbr1. 社会性brbr饮茶是人类美好的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随着社会文明进步,饮茶文化已经逐渐渗透到 社会的各个领域、 层次和角落。在中国历史上, 虽然富贵之家过的是 “茶来伸手、 饭来张 口” 的生活, 贫苦之户过的是 “粗茶淡饭” 的日子, 但都离不开茶。“人生在世, 一日三餐 茶饭” 是不可省的, 即使是祭天、 祀地、 拜祖宗, 也得奉上 “三茶六酒”。人有阶级与等级 差别, 但无论是王公显贵、 社会名流, 还是平民百姓, 对茶的需求是一致的。 div2. 广泛性 brbr茶文化雅俗共享, 各得其所。从宗教寺院的茶禅到宫廷显贵的茶宴, 从文化雅士的品茗 到人民大众的饮茶, 出现了层次不同、 规模不一的饮茶活动。以茶为药物, 以茶为聘礼, 以 茶会友, 以茶修性, 茶与人的一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茶在人们生活、 社会活动过程中作 用是其广泛性的表现。茶还与文学艺术等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brbr3. 民族性 brbr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56 个民族都有自己多姿多彩的茶俗。蒙古族的咸奶茶、 维 吾尔族的奶茶和香茶、 苗族和侗族的油茶、 佤族的盐茶,主要是用茶作食, 重在茶食相融;傣族的竹筒香茶、 回族和苗族等民族的罐罐茶等,主要追求的是精神享受, 重在饮茶情趣。尽管各民族的茶俗有所不同, 但按照中国人的习惯, 凡有客人进门, 不管是否要喝茶, 主人敬茶是少不了的, 不敬茶往往认为是不礼貌的。从世界范围看, 各国的茶艺、 茶道、 茶礼、 茶俗, 在饮茶的统一性下都清晰地表现出其民族性的区别。br/divdivbr/divdiv4. 区域性brbr“千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 中国地广人多, 由于受历史文化、 生活环境、 社会风情 以至地理气候、 物质资源、 经济及生活水平等影响, 中国茶文化呈现出区域性特点。如对茶 叶的需求, 在一定区域内是相对一致的, 南方人喜欢绿茶, 北方人崇尚花茶, 福建、 广东、 台湾人欣赏乌龙茶等。这些都是茶文化区域性的表现。brbr5. 传承性 brbr茶文化本身也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社会性、 广泛性、 民族性、 区域性决定了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传承性的特点, 成为中华文化形成、 延续与发展的重 要载体。例如, 通过茶文化可以转化孔子的六艺, 把传统文化注入其中。br/divdivbr/div 02-茶文化的特点 1. 物质与精神的结合br茶作为一种物质, 它的形和体是异常丰富的;茶作为一种文化载体, 又有深邃的内涵和 文化的包容性。茶文化就是物质与精神两种文化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文化体系。brbr2. 高雅与通俗的结合br茶文化是雅俗共赏的文化, 它在发展过程中, 一直表现出高雅和通俗两个方面, 并在高 雅与通俗的统一中向前发展。历史上, 宫廷贵族的茶宴、 僧侣士大夫的斗茶品茶以及茶文化 艺术作品等, 是茶文化高雅性的表现。但这种高雅的文化, 植根于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通 俗文化之中。没有粗犷、 通俗的茶文化土壤, 高雅茶文化就会失去自下而上的基础。brdiv3. 功能与审美的结合br茶在满足人类物质生活方面表现出广泛的实用性, 如食用、 治病、 解渴。而 “琴棋书画 诗酒茶” 又使茶与文人雅士结缘, 在精神生活方面表现出广泛的审美情趣。茶的绚丽多姿, 茶文学艺术作品的五彩缤纷, 茶艺、 茶礼的多姿多彩, 都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br/divdiv4. 实用性与娱乐性的结合 br茶文化的实用性决定它有功利性的一面, 但这种功利性是以它的文化性为前提并以此为 归宿的。随着茶的综合利用与开发, 茶文化已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近年来开展的多 种形式的茶文化活动就是以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为宗旨的。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03-茶文化的内涵 div中国茶文化,融合了儒、道、佛各家优秀思想,负载着儒、 道、 佛三教文化的内涵。茶文化既融合了儒家 “中庸和谐” 的思想观念,也融合了道家 “天人合一” 的思想观念, 还融合了佛家 “普度众生” 的思想观念。brbr1. 融合儒家思想观念br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 “仁”, 提倡的是 “中庸” 之道, 以 “和” 为贵。儒家思想对中 国人利用茶进行茶事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特别是在茶礼、 茶俗、 茶德的功能方面, 影响 更为深远。在茶礼方面, 有贡茶、 赠茶、 赐茶、 敬茶、 奉茶等;在茶俗方面, 有用茶祭天祀祖、 茶作丧葬等。至于在精神领域、 思想道德方面, 儒家学说更是与茶相融, 并引领茶文化 的发展。如儒家主张以茶利礼仁、 以茶表敬意、 以茶雅志、 以茶培养廉洁之风, 并用于明伦理、 倡教化等。 br/divdivbr/divdiv2. 融合道家思想观念br道家 “天人合一” 的思想, 使人们感悟到:人必须顺应自然, 符合大道, 才能获得身 心的解放。道家又认为, 人生在世界上是件快乐的事情, 主张 “乐生” “重生”。为此, 首 先要从身体的锻炼静修开始, 帮助去除人的各种烦恼, 而茶则是使人清净的媒介和助力。历 史上著名的茶人都有一套精湛的烹茶技艺, 烹茶的过程就是将自己的身心与茶的精神相沟通 的过程。历代茶人们还特别发现茶与水的特殊关系, 认为 “道” 的性格像水, 能够以柔克 刚, 而茶吸取了天地精华, 茶的性格得到水的帮助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中国古代茶艺中把金、 木、 水、 火、 土 “五行” 相生相克的原理都贯彻进去, 让人置身于一种天地人和谐的 气氛之中。 br/divdivbr/divdiv3. 融合佛家思想观念brbr佛家以 “普度众生" 的精神为宗旨, 主张最大限度地用茶的雨露浇开人们心中的块垒, 使人明心见性, 不要浑浑噩噩地生活。茶使人清清醒醒地看世界, 也清清醒醒地看自己。中 国禅宗认为佛在人心, 主张顿悟, 只要认真修行, 佛随时向你开启门户, “放下屠刀, 立地 成佛”。修行的关键是坐禅, 这一点与道家是相通的, 都主张通过身体的修炼达到精神的 升华。br/divdivbr/div 04-茶俗、茶艺、茶道与茶文化 div茶俗是指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 逐渐形成的以茶为主题或以茶为媒体的风俗、 习惯、 礼 仪。事实上, 人类最早认识到的茶, 只是将其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 茶可以疗疾、 果 腹、 止渴等, 所有的这一切, 都说明了茶与大众生活的息息相关之处。br/divdivbr若从茶俗、 茶艺、 茶道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上来说, 茶艺则应当是茶文化的形象表述, 是 其表层意韵。无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 还是深奥玄妙的茶道精神都必须 通过茶艺这扇茶文化之窗来展示。br/divdivbr/divdiv然而, 若是光有 “原始存在” 的茶俗、 精致美妙的茶艺, 而不将茶文化的内涵进行系 统化, 凝炼化, 从而提出 “茶道” 的话, 茶文化就不能征服得了那么多的人们。正是由于 有了这让人捉摸不透却又实实在在的 “道”, 茶才从平凡走向经典, 从粗鄙走向典雅, 从遥 远的远古走向绚丽的今世, 从中国走向了世界。brbr从大的方面着眼的话, 则一切茶艺也无非是茶俗二字。茶俗或者说大众的茶事活动, 是 催生茶艺的土壤, 也是培育茶道理论的基础。“俗” 为根本, “艺” 为表征, “道” 是精髓, 至此, 中国茶文化遂稳健、 坚实地矗立于世界文化之林。brbr在茶文化中, 饮茶文化是主体, 茶艺和茶道又是饮茶文化的主体。茶艺无论是内涵还是 外延均小于茶文化。茶艺是茶道的基础, 是茶道的必要条件, 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 依存于茶艺。茶艺重点在 “艺”, 重在习茶艺术, 以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点在 “道”, 旨在通过茶艺修身养性、 参悟大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 茶道的内涵 包容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 其外延介于茶道与茶文化之间。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